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计划,激励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学院党委于2025年7月3日至5日组织党支部书记等党务干部20人赴河北保定开展“传承红色薪火 锻造过硬作风”主题研学活动。
学员们首站抵达白洋淀,这里不仅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更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圣地。在雁翎队纪念馆,党员们深入了解了雁翎队的英勇事迹。抗日战争时期,雁翎队利用白洋淀的独特地形,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成为令日寇闻风丧胆的“水上飞将军”。在纪念馆内,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武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全体学员佩戴党徽,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仪式重温,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让每一位党员重新审视自己的入党初心,深刻体会到作为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使命,进一步坚定了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现场教学
随后,党员们前往雄安新区,在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启动区建设现场等地,实地感受了雄安新区热火朝天的建设热潮和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深刻体会到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雄安印象展厅现场教学
在直隶总督府廉政文化展,学员们在“公生明”碑刻前驻足,深入学习《御制诫廉谨刑碑》中的《居官八约》,这些古老的廉政思想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形成了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让学员们感受到廉政建设是古今中外为官从政的永恒主题。展柜中,孙嘉淦《吏胥论》手稿与当代《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并列,形成跨越三百年的廉政思想对话,让党员们深刻感受到廉政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深刻体会廉洁对于党员干部的重要性。
最后,学员们来到革命圣地狼牙山,实地缅怀五勇士,站在巍峨的山巅,望着陡峭的悬崖和苍翠的松柏,大家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耳边似乎还能听到五勇士与敌人殊死搏斗的呐喊声。狼牙山五勇士的英勇面对日寇的围剿,宁死不屈,弹尽粮绝后毅然跳崖,用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气节与血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员们聆听了小兵张嘎原型赵波之子赵克新老师带来的专题讲座。“白洋淀中雁翎队,机智灵活出奇兵。”从1939年成立到1945年配合主力部队解放新安城,雁翎队由30多人发展到100多人,与敌人交战70余次,击毙、俘获了日伪军近千人,缴获大量军火和军用物资。雁翎队彻底切断了敌人的水上运输线,有效牵制了敌人的兵力,配合了主力部队作战,谱写了一曲曲白洋淀人民抗日救国的赞歌,为巩固和发展冀中抗日根据地发挥了积极作用,铸就了“敢于斗争、机智灵活”的雁翎精神,成为全民抗日游击战的典范之一。雁翎队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大家,现场掌声不息。
赵克新老师带来专题讲座
参观学习之后,学员们分组讨论交流。大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畅谈对红色精神、廉政建设的理解,现场气氛热烈。院长助理周伟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党员们一是要永葆“廉洁的根基在于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二是要避免形式主义,少说套话官话,做到“事止于能去言”;三是要传承红色星火,锻造过硬作风,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以忠诚、干净、担当书写党建新篇章。
研讨现场
此次研学活动,以“实地探访+理论学习+研讨升华”的创新形式,通过空间与时间的双重穿越——从雄安新区的未来蓝图到白洋淀的抗战烽火,从清代官箴到八项规定,构建起立体的党史与廉政教育体系,将红色教育与廉政文化有机融合,让学员们在追寻红色足迹中重温了革命历史,在廉政教育中筑牢了思想根基,在古今对照中明确了前进方向。
党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锻造过硬作风,把参观学习的感悟转化为工作动力,在学院成立二十周年的节点上,于学院进一步发展的进程中彰显党员本色,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红色研学团 樊洋 供稿)